转载《CRI国际在线》:东非最大水电工程彰显中国企业建设实力和社会责任
信息来源:CRI国际在线 作者: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15-06-29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新俊):东部非洲地区在建的最大水电枢纽-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工程日前成功实现大江截流。这一项目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承建,大部分工程都在地下进行,施工难度巨大,它的顺利建设解除了一些乌干达人过去对中国人建电站能力的质疑,在彰显“中国水电”建设实力的同时,也体现了其注重环保和公益的企业社会责任。
乌干达境内的维多利亚尼罗河是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源头的一部分,水力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电。卡鲁玛水电站合同金额16.9亿美元,装机容量60万千瓦,是乌干达能源和矿产部规划的维多利亚尼罗河上7个梯级电站中的第3级。工程于2013年12月开工,全部6台机组将于2018年12月全部建成并网发电。
上世纪90年代,一家中国企业在承建乌干达一座水电站时,曾因种种原因被业主终止合同、没收保函,工程最后由西方国家公司完成,致使乌有关部门和一些民众在一段时间内对中国人能否建好水电站产生了疑问。作为中国与乌干达建交五十多年来双方合作建设的最大工程,卡鲁玛水电站在开工一年半后的2015年6月11日成功实现截流,这在工程带头人、中国水电卡鲁玛项目部项目经理宋宜军看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次大江截流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展示了中国水电的作战能力;二是实现截流以后,我们多了很多工作面,对于水电站建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里程碑,我们的项目在开工18个月后实现截流,截流以后到第一台机组发电,大概还有不到三年时间。”
由于绝大部分工程需要地下开挖,光地下发电厂房就有226米长、56米深、21米宽,施工安全成为重中之重。55岁的王勇是卡鲁玛项目部地下洞群安全总监,他说自己几乎天天都要在地下几十米的施工现场来回巡查:“每天我基本上都是待在洞里面,主要负责开挖方面的安全、用电方面的安全、还有人身和环境安全。安全是头等大事,我们不敢掉以轻心。所以每天一来就进入地下查看湿度,查看开挖的情况下有没有掉块儿,假如发现问题,立即通知他们进行整改,确保员工在地下工作的安全。”
卡鲁玛水电站位居乌干达十大旗舰基础设施工程之首,在政府和民众层面关注度都非常高。加之一部分工程在默奇森瀑布国家公园内施工,这些都对中国承建方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卡鲁玛项目部党工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建国表示,他们共办理了诸如环境评估、现场检验考察等14个与施工有关的许可。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环保都是优先考虑的。他说:“这个项目是很有特色的-在很平缓的地带,为什么能够保证发电量?而且修这么低的坝?低坝主要是减少淹没损失,建成后上游水位只抬高了2米,对上游的生态和民众没什么影响。另外就是我们5年的施工期,主要是在地下进行的,对地面的生态系统影响也很小。别看我们的坝小,却设置了专门的鱼道,就是考虑河里的鱼有洄游习惯,可以通过鱼道回到上游。”
今天,中国水电卡鲁玛项目部与周边居民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免费打的水井让当地村民受益匪浅,为周边学校捐赠的文具也派上大用场。附近道路上发生翻车事故,项目部会立即出动吊车或其他工程机械义务帮助交警进行救援。虽然卡鲁玛水电工程大都在地下进行,人们在维多利亚尼罗河上并看不到多大的变化,但乌干达人过去对中国人水电建设能力和社会责任的一些猜疑,随着乌干达和东非这一最大水电工程的顺利进展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
卡隆德·哈米斯来自乌干达第二大城市金贾,他认为卡鲁玛水电工程对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青年就业和人民生活都很重要:“这一项目建成后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国家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电力不足,这也是我们没有现代工业的原因,随着这一工程的进展也会有更过的用工需求。现在卡鲁玛和周边地区居民都渴望能用上水电,他们现在用柴油发电机,燃油价格昂贵,如果用上了水电站发的电,人们的能源支出也会降低。”
来源:CRI国际在线
http://gb.cri.cn/42071/2015/06/29/5311s5012036.htm
乌干达境内的维多利亚尼罗河是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源头的一部分,水力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电。卡鲁玛水电站合同金额16.9亿美元,装机容量60万千瓦,是乌干达能源和矿产部规划的维多利亚尼罗河上7个梯级电站中的第3级。工程于2013年12月开工,全部6台机组将于2018年12月全部建成并网发电。
上世纪90年代,一家中国企业在承建乌干达一座水电站时,曾因种种原因被业主终止合同、没收保函,工程最后由西方国家公司完成,致使乌有关部门和一些民众在一段时间内对中国人能否建好水电站产生了疑问。作为中国与乌干达建交五十多年来双方合作建设的最大工程,卡鲁玛水电站在开工一年半后的2015年6月11日成功实现截流,这在工程带头人、中国水电卡鲁玛项目部项目经理宋宜军看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次大江截流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展示了中国水电的作战能力;二是实现截流以后,我们多了很多工作面,对于水电站建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里程碑,我们的项目在开工18个月后实现截流,截流以后到第一台机组发电,大概还有不到三年时间。”
由于绝大部分工程需要地下开挖,光地下发电厂房就有226米长、56米深、21米宽,施工安全成为重中之重。55岁的王勇是卡鲁玛项目部地下洞群安全总监,他说自己几乎天天都要在地下几十米的施工现场来回巡查:“每天我基本上都是待在洞里面,主要负责开挖方面的安全、用电方面的安全、还有人身和环境安全。安全是头等大事,我们不敢掉以轻心。所以每天一来就进入地下查看湿度,查看开挖的情况下有没有掉块儿,假如发现问题,立即通知他们进行整改,确保员工在地下工作的安全。”
卡鲁玛水电站位居乌干达十大旗舰基础设施工程之首,在政府和民众层面关注度都非常高。加之一部分工程在默奇森瀑布国家公园内施工,这些都对中国承建方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卡鲁玛项目部党工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建国表示,他们共办理了诸如环境评估、现场检验考察等14个与施工有关的许可。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环保都是优先考虑的。他说:“这个项目是很有特色的-在很平缓的地带,为什么能够保证发电量?而且修这么低的坝?低坝主要是减少淹没损失,建成后上游水位只抬高了2米,对上游的生态和民众没什么影响。另外就是我们5年的施工期,主要是在地下进行的,对地面的生态系统影响也很小。别看我们的坝小,却设置了专门的鱼道,就是考虑河里的鱼有洄游习惯,可以通过鱼道回到上游。”
今天,中国水电卡鲁玛项目部与周边居民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免费打的水井让当地村民受益匪浅,为周边学校捐赠的文具也派上大用场。附近道路上发生翻车事故,项目部会立即出动吊车或其他工程机械义务帮助交警进行救援。虽然卡鲁玛水电工程大都在地下进行,人们在维多利亚尼罗河上并看不到多大的变化,但乌干达人过去对中国人水电建设能力和社会责任的一些猜疑,随着乌干达和东非这一最大水电工程的顺利进展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
卡隆德·哈米斯来自乌干达第二大城市金贾,他认为卡鲁玛水电工程对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青年就业和人民生活都很重要:“这一项目建成后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国家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电力不足,这也是我们没有现代工业的原因,随着这一工程的进展也会有更过的用工需求。现在卡鲁玛和周边地区居民都渴望能用上水电,他们现在用柴油发电机,燃油价格昂贵,如果用上了水电站发的电,人们的能源支出也会降低。”

东非最大水电站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6月11日实现大江截流。 (王新俊 摄)

卡鲁玛电站进水洞施工现场。 (王新俊 摄)

卡鲁玛项目营地。 (王新俊 摄)

一丝不苟,保证质量。 (王新俊 摄)

安全第一。 (王新俊 摄)

卡鲁玛项目带动大量当地就业。 (王新俊 摄)

地下工程占卡鲁玛项目绝大部分。 (王新俊 摄)

卡鲁玛项目部为当地村民带来甘泉。 (王新俊 摄)

卡鲁玛电站进水洞施工现场。 (王新俊 摄)

卡鲁玛项目营地。 (王新俊 摄)

一丝不苟,保证质量。 (王新俊 摄)

安全第一。 (王新俊 摄)

卡鲁玛项目带动大量当地就业。 (王新俊 摄)

地下工程占卡鲁玛项目绝大部分。 (王新俊 摄)

卡鲁玛项目部为当地村民带来甘泉。 (王新俊 摄)
来源:CRI国际在线
http://gb.cri.cn/42071/2015/06/29/5311s5012036.htm